“大氣十條”治污顯效 考核有望達標
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,離不開“大氣十條”的實施。今年是“大氣十條”實施的第五個年頭,也是“大氣十條”第一階段收官考核之年。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近日表示,“大氣十條”實施成效顯著,可望在首個考核之年全面達標。
考核有望達標
2013年,國務院發布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提出10條措施(簡稱“大氣十條”),明確經過5年努力,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,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;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。
李干杰指出,十八大以來,中國環境改善速度之快“前所未有”,在大氣治理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。從目前情況來看,“大氣十條”考核目標有望圓滿完成。重要的是,在污染治理過程中,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,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通過努力,相比2013年,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城市PM10平均濃度下降15.5%;京津冀、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PM2.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3%、31.3%和31.9%;優良天數的比例從60.5%增加到74.2%,增加了13.7個百分點,重污染天數的比例從8.6%下降到3%,下降了5.6個百分點。
重點整治“散亂污”
“大氣十條”實施以來,從產業結構調整到清潔能源替代,從淘汰老舊車輛到圍剿“散亂污”,大氣污染治理不斷提速,治理成效逐步顯現。
今年4月起,環保部從全國環保系統抽調5600名一線環境執法人員,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“2+26”城市,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,“散亂污”企業整治是強化督查重點內容之一。這是環保部有史以來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執法行動。
就在幾個月前,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人造板生產基地,河北省文安縣還有7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業、攤點,每天重型柴油車和冒著黑煙的小型機動車輛不下5萬輛;5000多家原料企業持續不斷地排放粉塵;2000多家人造板生產企業,使用上千臺燃煤鍋爐,不斷加重這里的污染排放。文安縣被掛牌督辦后,開始了一場“綠色革命”:6800多家“散亂污”企業和攤點被取締,1529臺鍋爐被破壞性拆除。文安的空氣質量因此發生了巨變,由2016年在全省143個縣市中排名100之外,進入到今年的前20名之列。
經過不懈努力,“2+26”城市1至2月細顆粒物(PM2.5)平均濃度同比上升的不利局面已得到全面扭轉,3月至11月15日同比下降9.8%。
(人民日報海外版)